作者 | 中國大學生就業
近年來,靈活就業對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新名詞,青年群體靈活就業者的不斷增長也引起了社會關注。當前,靈活就業呈現出哪些新的特點?哪些行業或領域值得關注?圍繞相關問題,我們采訪了甜薪工場CEO黎陽。
甜薪工場作為遠程工作者雇傭平臺,主要通過遠程辦公、靈活就業的方式,為社會解決數字人才供需失衡的難題。自2021年8月上線至今,平臺已經吸引了6萬余名自由工作者入駐,包含新媒體運營、視頻、文案、設計、研發等各類數字人才。
中國大學生就業:從甜薪工場的用戶反饋和您了解到的情況看,近年來,靈活就業群體有著怎樣的變化和特點?
甜薪工場CEO 黎陽:根據公司積累的數據和用戶調查,我們發現,近年來,靈活就業群體和企業用工方面主要呈現以下三個方面的變化。
一是從業人群從藍領逐漸滲透到白領人群。目前,靈活就業人群正逐漸從生活服務業藍領、制造業藍領向白領人群滲透,且整體規模不斷擴大。根據平臺數據顯示,目前工作三到五年、五到十年,年齡在25-30歲的人群占比最高,70%的人擁有本科以上學歷。一部分人在工作之余發展副業,還有一部分人直接選擇靈活就業。此外,思維活躍、擅長創新的大學生畢業群體也逐漸進入靈活就業行業,我們平臺上就有一批優秀的工作者來自于他們。此前,相關數據顯示,2020-202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的靈活就業率均超過16%。
二是更多企業開始擁抱靈活用工。伴隨著“企業數字化”浪潮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面臨著社會雇傭格局的變遷與企業雇傭模式的變化。對于企業來說,用人成本的增加和業務的不確定性,使得“多元化雇傭”成為長期趨勢,這種趨勢不僅意味著企業管理方式的調整,更意味著靈活用工已然成為了一種新的用工趨勢。從《中國靈活用工發展藍皮書(2021)》調查來看,2021年我國有61.14%的企業在使用靈活用工,企業更傾向于擴大而非縮減靈活用工規模。降低用工成本、短期項目或季節性用工需求、減輕自招壓力成為企業采用靈活用工的常見動機。
三是知識技能領域的工作需求不斷增長。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模式,改變了傳統的就業模式,催化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隨著實物共享、勞動共享向知識技能共享轉變,知識技能型零工經濟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迅速發展和壯大。互聯網時代的“零工經濟”與傳統的“打零工”的本質區別之一在于,“打零工”一般僅僅是勞務的共享,而“零工經濟”更強調知識技能的共享。正如黛安娜·馬爾卡希(Diane Mulcahy)在《零工經濟》中強調,新時代零工經濟是一種技能經濟。
中國大學生就業:您認為,隨著靈活就業的興起與發展,呈現了哪些新的趨勢?
甜薪工場CEO 黎陽:傳統的靈活就業大多是以線下零工/兼職的形式存在,跟初期相比,目前的靈活就業呈現出了從線下零工向數字化、專業化發展的新動態。
在眾多行業中,目前信息技術、多媒體等行業比較受關注。隨著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平臺經濟的發展,這些領域的工作需求正在快速增?。企業對靈活就業者的需求已經從過去大規模同質化的體力勞動,轉向個性、多樣、?質量、變動迅速的腦力勞動。
根據PayPal針對中國自由職業者的市場調查,目前全職或兼職自由職業受訪者從事的主要行業包括編程(網頁、前端、后端、APP、數據庫等開發工作)、文案/翻譯、網絡營銷/銷售和設計(平面、網頁、圖表、動畫、視頻等)。根據牛津大學在線零工直屬,軟件開發和信息技術、多媒體和創意?作、寫作翻譯等?作正在成為互聯網零工經濟的大頭。此外,一些基于平臺的工種,比如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網絡主播等,也是伴隨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而崛起的新靈活就業群體。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使在線工作和交流成為現實,在創造大量新就業崗位的同時,也降低了勞動者的準入門檻,為許多偏遠地區勞動者等群體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中國大學生就業:對就業者來說,靈活就業有哪些方面值得關注?
甜薪工場CEO 黎陽:之前,我們針對平臺上的靈活就業者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調研。調查結果顯示,“收入不穩定”是他們目前最主要的問題之一。
作為中間平臺,我們采取了多種方法來改善,比如通過多維度挖掘評估就業者的技能以及深入解析工作需求,幫助用工雙方快速匹配;通過推行日周報管理體系,幫助靈活就業者養成良好的職業交付習慣,提升服務質量,增加“回頭客”。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改善了現狀。
同時,我們也發現目前供需雙方主要存在的兩大矛盾。一是交付任務質量問題。分析其背后原因,首先是企業在與靈活就業者合作時很難提供清晰的工作描述以及對工作范圍、工作質量和預付工資的期望值。再者靈活就業者缺乏在公司業務中投入時間和精力的必要承諾,如果靈活就業者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那么交付質量可能就會大打折扣。二是相互信任問題。靈活從業者屬于公司的外部?員,組成多樣化,缺乏對公司核?價值的認知和歸屬感,同時企業也欠缺完善的靈活就業者制度和溝通機制。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往往會產?較多的摩擦和不確定性。在后續的產品迭代和服務升級過程中,我們希望可以逐漸解決這些問題,提升雙方工作體驗。
中國大學生就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強靈活就業服務,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開展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同時要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充分發揮靈活就業在穩就業保民生方面的積極作用。您認為釋放了哪些信號?
甜薪工場CEO 黎陽:我認為這透露出了以下兩點信息,一是靈活就業已經成為解決當前我國就業問題尤其是破解青年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使得我國就業形勢面臨多重困難和挑戰,穩就業任務艱巨。另一方面,勞動力供給規模依然較大,就業壓力仍然較大。進一步規范發展靈活就業,是緩解當前就業壓力的必然選擇。二是當前在發展靈活就業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因此要進一步規范和發展靈活就業,更好地發揮靈活就業在解決當前我國就業問題方面的積極作用。
在保障靈活就業者權益和企業用工方面,我們認為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企業應該轉變用人理念,將“雇傭全職員?”的理念轉變為“雇傭靈活就業者”。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作的性質已經發生了變革,企業的邊界正在日益模糊,去組織化進程日益明顯。故企業應當支持并推廣和采取更為靈活的用工模式,逐步擴大對靈活就業者的配置。同時,企業應當加強對靈活就業者管理并配備以完善的制度,實現與靈活就業者的雙贏。
第二,第三方平臺應當保障平臺上靈活就業者的權益、保障用工主體的權益以及更好地為雙方提供服務。鑒于平臺上從業者數量龐大,所在行業繁多,完全由網絡、市場和勞動保障等行政機構進行監管的難度較大,而且在具體細分領域,相關平臺所掌握的技術和數據資源在?定程度上更為豐富和詳實。面對較大的監管責任壓力,平臺應利用數據資源優勢,創新治理技術,積極承擔治理主體責任。
第三,作為產業發展的基石,政府應當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支持靈活就業發展。可以增強對靈活就業的政策傾斜,健全對新業態的包容審慎監管制度;或者開拓靈活就業治理新模式,加速提供制度創新,保障靈活就業領域合法合規;還可以給予勞動者相應的技能認證、資質認證,增強勞動者參與靈活就業的積極性。
編輯 | 郭坤輝 (重慶大學)
校對 | 黃盛宇(重慶大學)
終審 | 小洋
龍湖校區:鄭州市龍湖大學城祥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