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大學生辭職當農民 發展休閑觀光農業
作者:網站管理員 來源:溫州網-溫州商報 時間:2008-5-23 8:15:31
大學畢業,找份穩定的工作,這是許多年輕人的普遍想法。但永嘉三個“80后”的小伙子卻放棄了不錯的工作,在楠溪江畔扛起了鋤頭,種起了南瓜。
辭工當農民,被罵不務正業
今年26歲的劉吉利大學念的是新聞專業,畢業后考入永嘉縣消防大隊,負責新聞報道工作。一個月下來,光稿費就有3000多元。
本來這是一份挺不錯的工作,但在聽了一次“年輕人如何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講座后,劉吉利的腦子里閃過了一個念頭:自己創業!
有了這個想法之后,劉吉利開始在報紙和網絡上搜集適合創業的項目。今年年初,他在報上看到一篇報道,說有一種可以在上面刻字、刻圖案做裝飾品的迷你南瓜,很受年輕人喜歡。河北有個農民,靠種植這種南瓜4年間賺到了300多萬元。
這些信息極大地激發了劉吉利的創業激情,并促使他做出一個讓許多人很不理解的決定:辭掉工作當農民。
劉吉利說,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父親時,父親說他不務正業,還把他臭罵了一頓。許多好友對他的想法也不贊同,除了鄭森林、陳海仙等幾位高中同學。
鄭森林大學畢業后在溫州的一家房地產公司上班,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陳海仙則跟隨父母在天津做電器、閥門生意,收入也頗豐。
“上高中的時候,我就發現劉吉利很有想法,辦事能力很強。因此,當劉吉利把創業方案給我和陳海仙看了之后,我們便毫不猶豫地選擇跟他一起創業。”鄭森林說。
今年三月份,他們租下巖頭鎮周宅村的3畝種植地,準備試種一季,并把果園命名為吉利果園。
實行8小時工作制
“早上7:00起床(暴雨天氣除外),7:50下地干活,中午11:30做飯,下午1:00下地干活,下午5:30歇工回家……”在劉吉利臥室的床頭,貼著這樣一張作息時間表。劉吉利說:“我們是新型的農民,也實行八小時工作制。”
目前,三個人租住在村里一個老房子,條件十分簡陋,房間里最值錢的是兩臺臺式電腦。劉吉利告訴記者,他們經常上網搜索南瓜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等各類知識。同時,他還專門在網上開了博客,將果園的每一步進展都記錄下來。
在劉吉利的指引下,記者來到“吉利果園”。經過幾個月的培育,果園里的南瓜苗已經結出乒乓球大小的果實。劉吉利興致勃勃地向我們介紹,這是史上最大最重的巨型南瓜、最小最美的迷你南瓜、最長最細的超長絲瓜等。
一旁的陳海仙接過話茬說:“以前沒下過地,等到自己拿起鋤頭,才知道當農民有多辛苦。但辛苦歸辛苦,當看到第一棵瓜苗破土而出的時候,大家都興奮得睡不著覺。”
夢想擁有一個大果園
除了忙活地里的事情,三個人已經開始籌劃起下一步的果園規劃。他們向永嘉團縣委提交了果園發展計劃書,并申請50萬元的大學生創業基金貸款。到時候,吉利果園的種植面積將擴大到50畝以上,并在果園里劃分出家庭體驗區、觀賞區、休閑區等區塊,發展休閑觀光農業。
對于他們的這個想法,市農業局產業信息處的曾文進處長很是贊賞。他說:“這幾年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很快,市政府也出臺各種政策給予扶持。目前,全市已經有200多個特色農業基地。年輕人投身農業開發,不僅可以解決就業問題,而且可以憑自己的知識和干勁,做一些傳統農民所做不到事情,更好地拓展農業的功能。”
除了果園的夢想,他們心中還有一個奧運夢想。劉吉利說,試種的南瓜將在七八月份成熟,恰逢北京奧運會舉行,他們想制作一套奧運福娃南瓜,作為禮物送給北京奧組委。記者 徐再杰 見習記者 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