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計劃大賽:燃燒創業激情 演繹創業故事
作者:網站管理員 來源:清華新聞網 時間:2007-12-7 8:15:23
【新聞中心訊 學生通訊員 楊榮旭 攝影 李鈾】經歷了近半年的鏖戰,“英特爾杯”第十屆清華創業計劃大賽于12月2日迎來了最后的對決,最終ARROW團隊獲得大賽“創業之星”金獎和最佳人氣獎,獲得銀獎和銅獎的分別是集合網團隊和大若科技團隊。
比賽在當天下午一點半開始,不到一點450座位的主樓后廳已經擠進了近700名觀眾。
參加決賽的七支隊伍是從最初的32支隊伍經過預賽和復賽脫穎而出的。參賽隊伍面對多名來自清華科技園、清華經管學院等學術界、風險投資界以及創業企業的評委還有全場的觀眾,展示創業核心技術和創業理念,爭奪“創業之星”,爭取風險投資。
創業團隊群星璀璨,創業規劃各顯神通
不再是單單憑著一腔創業的激情就拉起了一支創業團隊,擁有可以馬上投入市場的核心技術,擁有成熟的創業理念,擁有來自多學科、全方位的創業成員是這屆參與創業計劃大賽的創業團隊共有的特點。
作為本次大賽“創業之星”金獎和最佳人氣獎得主,ARROW團隊致力于研發柔性太陽能材料,不僅涵蓋了這方面的專家,還聚集了一批項目運作、市場營銷和公司形象設計等方面的優秀成員。通過細致的市場分析和調研,團隊把自身的目標定位于是推動中國太陽能行業發展,并在市場前景廣闊的太陽能材料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獲得本次大賽“創業之星”銅獎Dazzle大若團隊的參賽項目是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醫學美容儀器產品及相關服務。成員多是參加過工作,又重新回到學校的學生,核心產品相關開發人員均為具有扎實技術根基和豐富經驗,對產品的市場投放充滿信心。
邁和科技創業團隊的成員來自清華和北大,涵蓋材料、汽車、經管、美院等多個專業,他們剛剛從上海的trans-cosmos杯大學生創業邀請賽上獲得金獎,載譽歸來。他們的“心電監測和實時顯示記錄系統”以現代人的心腦血管疾病多發為市場依據,以當下流行的藍牙耳機為主體,結合手機平臺,可實現心電信號的實時捕捉、同步顯示和記錄存儲數據,在使用手機的時候關愛健康,極大地降低了心電監測的成本。
虛擬投資現場敲定,風險投資伺機待發
大賽借用風險投資的實際運作模式,要求參賽者組成優勢互補的競賽小組,提出一個具有市場前景的技術產品或者服務,圍繞這一產品或服務,以“獲得風險投資家的投資”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體、深入的商業計劃。
參加決賽的每個團隊都有機會在現場獲得評委給予的“虛擬投資”,獲得越多便越有勝出的機會,也會獲得更多的大賽獎金。同時由于多位評委的來源于風險投資專業人士,如北極光風險投資、青云創投、鼎暉創投、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等,所以進入決賽的團隊同時都有獲得風險投資的可能。
與復賽的保證團隊核心秘密的秘密答辯形式不同,決賽采取公開答辯形式,由參賽隊面向評委和觀眾進行10分鐘演講和10分鐘問題回答,內容說服觀眾意味著贏得“市場”,征服評委意味著得到“投資”。
創新創業教育先行 創業理念日臻成熟
清華大學于1998 年5月成功舉辦了第一屆清華創業計劃大賽,首次將創業計劃大賽引入了中國大學校園。清華創業計劃大賽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年的歷程,并由此萌發了“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以及眾多的創業者,清華大學還作為第一個亞洲成員被邀并加入了全球商業計劃競賽聯盟(Global Start-up Workshop),清華創業計劃大賽還走出國門,派出創業團隊出訪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國,與國際大學生創業者進行了廣泛的交流。
十年間,創業潮風起云涌,創業界大浪淘沙。清華大學創業計劃大賽已經成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賽設計了一系列規范化的課程,致力于提高同學們的創業素質和能力,暑期還有為期一周的創業素質訓練營。大賽通過沙龍、講座、培訓等系列活動,彌補學生相關知識上的缺乏,幫助同學們在職業素質、綜合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塑造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通過參與大賽,同學們得到的不僅是一次系統全面的創業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與一個團隊共同努力的過程中,真實地參與市場調查、爭取投資,并在幾近真實的商業考驗中,鍛煉自己的思維與執行能力。大賽評委由創業專家、風險投資家和業界成功人士組成,參與大賽的同學也多為有著高遠夢想的人,通過各種活動,參賽者可以很好地擴大自己各個層面的人脈,結識志同道合的團隊和伙伴。
對于參賽隊伍中希望實際創業而暫時各方面經驗、人脈相對不足的團隊,校團委還推出了創業實習生計劃,作為中間環節以連接創業賽事和創業實踐。
創業實習生可到清華科技園、清華創業園的創業發展期的企業中去工作實習,與企業一同經歷創業過程。創業實習生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進入,也正是企業用人之際。推進實習生計劃,也是助力創業企業、推進創業教育的雙贏之選。
北京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張一平、清華大學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史宗愷、清華科技園發展中中心主任梅萌、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企業社會責任部總監楊鐘仁等作為嘉賓出席了本次決賽。(校團委科創中心 供稿 襄樺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