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扎根農村:青春在大地上燦爛綻放
作者:網站管理員 來源:半月談 時間:2008-6-16 8:34:28
面對大學生就業難和新農村建設中高素質人才特別是基層干部人才缺乏的現狀,山東省棗莊市自2007年起建立多層次的制度激勵體系,吸引大學畢業生扎根農村,為新農村建設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提高待遇 激勵大學生“村官”扎根農村
棗莊在山東屬欠發達地區,每年回流的大學畢業生在1000人以上,就業難度較大。與此同時,棗莊市村干部隊伍“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的狀況較為普遍,村級干部隊伍薄弱已經成為阻礙新農村建設的最大障礙之一。
2007年,借村委集中換屆之機,棗莊市面向全市公開招考400名當地生源的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畢業生,重點選拔基層急需的專業人才充實到農村干部隊伍中去。
為吸引大學生踴躍投身新農村建設,棗莊市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第一,大學生“村官”享受所在鄉鎮財政撥款事業單位人員同等工資待遇,所需經費主要由區(市)、鄉鎮兩級財政負擔,棗莊市財政給予一定補貼。第二,大學生“村官”取消見習期,直接執行轉正定級工資;任職期間考取事業單位的,也不再實行見習期,其到農村任職并交納基本養老保險的年限可合并計算為工齡。
“村官”合同期為3年。為鼓勵大學生扎根農村鍛煉,棗莊市還特別規定:在農村工作滿3年的,報考棗莊市各級事業單位,在筆試成績中加10分;超過3年的,每滿一個工作年度再加2分。棗莊市人事局副局長張厚抗說:“這樣的加分力度,基本可以保證這些大學生順利通過筆試。”此外,3年后棗莊市還將專門面向大學生村官組織事業單位定向錄用考試,直接將一批素質高的大學生村官選拔、充實到正規的干部隊伍中去。
注重培訓 激勵大學生“村官”服務農村
為了讓大學生盡快熟悉農村事務,棗莊市組織人事部門制定了詳細的培訓細則:崗前培訓主要是明確大學生“村官”的職責,重點解決“干什么”的問題;崗位培訓注意“傳、幫、帶”,重點解決“如何干、干得好”的問題。
在崗前培訓中,棗莊市將“大學生村官”的職責任務細化分解為專項職責任務和公共職責任務兩個方面。專項職責任務方面,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的,重點配合做好村級班子建設、黨員隊伍建設、新農村建設等工作;擔任村主任助理的,重點配合做好促進村級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工作。公共職責任務方面,要求大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做好“六大員”:積極宣傳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傳播文明新風,當好政策法規“宣傳員”;深入田間地頭,收集社情民意,當好社情民意“調查員”;推廣農村實用新技術、新知識,幫助群眾致富,當好富民強村“促進員”;及時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主動送服務上門,當好群眾事務“代辦員”;每人聯系1個貧困戶或救助1名孤貧學生,及時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學習輔導等,當好弱勢群體“救助員”;及時下載課件節目,幫助查詢科技致富信息,排除設備故障等,當好遠教工作“助推員”。
在崗位培訓方面,為每名大學生“村官”安排1名鄉鎮班子成員、1名鄉鎮部門或站所負責人、1名村黨組織書記,結成幫帶對子,定期溝通指導。同時,還安排大學生村官在鄉鎮掛任一定職務,每半年輪換一個崗位,并參加鄉鎮每周組織的機關干部集體學習、重要會議及重大活動等。
發揮專長 大學生“村官”在基層受到廣泛歡迎
受益于良好的激勵政策,通過充分發揮自身特長,上崗不足1年的大學生村官已經給棗莊市新農村建設帶來了許多新氣象,受到了群眾和鎮村兩級干部的好評。
2007年11月,棗莊市店子鎮龍虎村的奶牛養殖戶突然發現,奶牛產奶量明顯下降,而且質量也出現了問題,送給企業加工的好多奶都被退了回來。棗莊市畜牧局的專業人員來了幾趟也沒有找出原因。在店子鎮黨委書記趙愛云的提醒下,孫曉領、相啟功等6名大學生村官,一起給曾經到此指導過的德國畜牧專家于巴赫發去英文電子郵件。第二天,于巴赫就判斷出這是一起牛流感疫情,并在回信中提供了一份有效藥方,養殖戶們因此避免了一場重大損失。還是這6名大學生,通過對當地特產“長紅棗”進行形象包裝和推廣,成功將其推薦為2008年奧運會食品;今年,他們還打算將“長紅棗”送上國航的班機。
趙愛云告訴記者:“如果平均3年一任大學生村官,15年時間就會有5名逐步成長起來的高素質干部對一個村莊進行‘階梯式’組合幫扶,這該是新農村建設一股多么強大的力量之源啊。” (記者 鄧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