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市場應避免“人為恐慌”
作者:網站管理員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2008-12-8 11:02:37
重慶工商大學校長助理茍朝莉認為:
大學生就業市場應避免“人為恐慌”
本報重慶12月6日電(記者張國圣)“應對金融危機,信心很重要;應對就業競爭,信心也很重要?!敝貞c工商大學校長助理茍朝莉認為,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當前的就業形勢十分必要,但過份渲染“就業難”,容易使恐慌情緒在畢業生乃至所有在校生中漫延,打擊大學生參與就業競爭的信心。
茍朝莉說,最近幾 年,高校和大學生們對就業形勢的認識越來越清楚,大學生對就業崗位的期望也趨于理性,但部分同學對求職產生了畏難和憂慮情緒。所以,在目前的形勢下做好就業工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引導他們調整好心態,增強面對就業市場的信心。
茍朝莉介紹,2007年,有一家銀行來重慶工商大學招聘。學校非常重視,把招聘現場安排在一個很大的會場,結果來的人很少。帶隊前來招聘的銀行領導有些不快,認為學生的眼光太高了。學校也覺得很奇怪,趕緊去了解。原來是大家都覺得進銀行太難,肯定沒有希望,所以干脆就不去了。“心態和信心是關鍵?!逼埑蛘f,學校今年特別注重化解學生的就業恐慌,學生們參加雙選會的信心更足了,簽約率反而比去年同期還高一些。
茍朝莉認為,全社會都關心大學生就業,本來是件好事,但就業壓力應逐級釋放,不能全部壓到大學生身上。現在關于大學生就業的新聞很多,有些新聞很客觀,但有些卻為了吸引眼球故意做出聳人聽聞的標題。比如沿海某家食品公司要求新進員工先到基層崗位鍛煉,前來應聘的博士碩士較多,相關新聞就成了“數十博士碩士爭搶賣豬肉的崗位”。政府出臺的刺激經濟、促進就業的政策,也被解讀成危機加深的表現。這些都會增加大學生的就業恐慌。她呼吁社會與高校一道,像振奮人們對經濟前景的信心一樣,振奮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信心,而不要用過多地、過頭地渲染制造“人為恐慌”。